教学科研
MORE
教学科研
交叉配血小科普
来源:输血科 | 作者:输血科 | 发布时间: 2023-11-01 | 1791 次浏览 | 分享到:

  输血前进行交叉配血试验是保障临床安全用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临床工作中,家属常认为病人是什么血型,就可以直接拿相同血型输注就可以了,甚至有一些家属还认为就像电视剧里演的一样,这边家属献完血,就立刻拿给自己的亲属输注。然而这些都是错误的认知。实际上,我们在临床上说的“同一血型”指的是ABO血型相同。但到目前为止,已经确认检出了三十几个红细胞血型系统,抗原300余个。如果病人输注任何一种含有自身缺乏的血型系统抗原的血液,在抗原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都可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溶血性输血发应。

  一、什么是交叉配血?

  交叉配血是输血前受血者与供血者抗原、抗体的相容性试验。主要分为主侧交叉配血、次侧交叉配血和自身对照。

  主侧配血:受血者血清(浆)与供血者红细胞反应,检测受血者体内是否存在针对供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次侧配血:受血者红细胞与供者血清(浆)反应,检测供者血液中是否存在针对受血者红细胞的抗体。

  自身对照:受血者红细胞与自身血清(浆)反应,以排除自身抗体、直接抗人球试验阳性及红细胞缗钱状假凝集等干扰实验的因素。

  二、交叉配血常用的试验方法

  交叉配血常用的试验方法主要有盐水介质法、酶介质法、聚凝胺法、抗人球蛋白试管法、微柱凝胶法等。目前,我们实验室开展的是盐水介质法、聚凝胺法和微柱凝胶法这三种方法。

  

  盐水介质法:是比较古老的方法,在紧急抢救情况下,若ABO不相合,它能快速显示出来,也是临床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是盐水介质法只能检测出IgM类抗体,无法检测出IgG类抗体,故交叉配血时需联合其他检测方法同时检测。

  聚凝胺法:是一种通过降低细胞电位,缩短细胞间距离,引起正常红细胞可逆性的非特异性聚集。灵敏度高,可同时检出IgM和IgG类抗体。而且能加快凝集反应的速度,操作的时间短。故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使用该方法可快速得到输血相容性结果。

  微柱凝胶法:是分子筛技术和免疫血清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其实质是一种红细胞膜抗原与相应抗体在凝胶管中利用凝胶介质的凝集反应。它是近年来国际公认的安全输血推荐方法,具有安全快速、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可自动化操作等优点。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了保障,目前我们的微柱凝胶法交叉配血已经实现了自动化操作。

  三、交叉配血试验的重要性

  交叉配血试验是确定是否可以输注血液的重要依据,在ABO、Rh血型鉴定的基础上,通过交叉配血试验检测受血者和供血者之间不存在血型不相合的抗原-抗体反应,确保受血者的输血的血液是安全的,如果交叉配血试验主次侧完全配合,就可以发出此袋配血相合的血液给患者输注,如果部分配合,则非必要不输血,若必须输血则要缓慢输注,并且临床需要密切观察受血者的身体状况,发现有发热、乏力、过敏、心率过快、呼吸困难要及时和医生沟通,尽快查明原因。如果完全不配合,则不能输注。


                                    图文来源:输血科 覃雪娇